《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胡承霖,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从事小麦生产研究几十年,曾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安徽改革开放40年风云人物等称号。
他是农民心中的“丰收使者”。2005年4月,面对安徽省小麦单产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有着多年科研和实践经验的胡承霖给省政府“上书”,提出通过实施增产计划,实现全省粮食5年增产50亿斤的目标。随后,省政府成立了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胡承霖任副组长。经过8年努力,安徽省小麦单产提高了97.4公斤,总产提高118亿斤,累计增产600.74亿斤,单产和总产增幅全国领先,小麦总产增量占安徽省三大粮食增量的80%以上,创造了粮食高产的“安徽模式”,为全国粮食生产作出重要贡献。
他是小麦高产攻关的“实践者”。胡承霖全程参与小麦高产攻关行动,跑遍了安徽省北部主产小麦的30多个县。每到小麦生产的关键期,他都在田间地头,顶风冒雨查看苗情,脚踏热浪指导生产,满腿泥巴传授科技,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教授”。他推广了多项关键生产技术,为解决小麦后期脱肥严重的现象,提出分次施肥、氮肥后移的新思路,先后40余次在省广播电台节目中宣讲和实地指导,使氮肥后移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推动小麦每亩增产75公斤,全省共增收粮食7.5亿公斤,增加产值10亿元以上。
他是农民科学种田的“贴心人”。胡承霖干过农活、下放过农村,对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对农业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心始终和农民在一起、和田里的小麦在一起。每年他都要和同事们一起下乡做播种示范、讲田间管理。早上5点多他就从宾馆出发往麦田里跑,一整天都在麦田里现场开会、做示范播种、检查农业机械等,经常是早饭没吃,中午凑合着对付一下,下午再接着工作……
如今,91岁高龄的胡承霖仍然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余热。
上一篇:合肥研究院在药物载体与造影剂研究中取得系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