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4

农田水利学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1],是介于农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类课程。农田水利学是农业工程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主干必修专业课之一,而在一些具有农业和工程类学科背景的院校中,该课程通常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开设,为学生学习土地整治、土地利用规划等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2]。

1 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现状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1989年开始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笔者主要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同时承担了农业水利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2个专业的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1 农田水利学课程的特点

首先,农田水利学课程是一门内容比较多、交叉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了土壤学、作物学、水力学、水文学、气象学和建筑学等知识[3],它以这些相关学科的内容为基础,因而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虽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土壤学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土壤学基础,但是还缺乏水力学和水文学相关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管道灌溉系统管网计算和渠道纵横断面设计的内容时,因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水力学中明渠水流和有压管流的相关知识,所以理解起来通常会有一定的困难。

其次,农田水利学还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4]。农田水利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以灌区为研究对象,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要求很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规划设计应用方面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农田水利学课程的内容需要调整和优化

农田水利学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目前的经典教材多是针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编制的。教材的部分章节和知识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而言不重要,或者一些理论知识超出了目前教学大纲的要求。由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需要掌握的重点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相比较,更加侧重于规划或田间工程部分。因此,课程讲授的重点,有必要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1.3 学生学习本课程兴趣和主动性的影响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重要参与者和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改革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和文理科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影响了学习农田水利学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学习效果。

1.3.1 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差异。农田水利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较早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相关概念和内容都是首次接触,缺乏概论类、水力学和工程水文学的基础知识。例如在灌区规划设计学习中,设计典型年的概念和部分计算内容需要具备工程水文学中频率分析的相关知识,渠道水力计算需要明渠均匀流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否则学习起来就会有一定难度。相对而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工程水文学和水力学等基础课后才进行农田水利学课程的学习,因而学习起来相对简单。

1.3.2 文理科学生的思维方式差异。安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文理兼收的专业。在目前授课的班级中,文科和理科学生大约各占50%。笔者以土壤水分运动和灌溉用水量推求2个部分的内容为对象,对文理科本科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差异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文理科生对本课程的接受能力,尤其在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理科生比文科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大部分文科生表示,由于土壤下渗等物理规律部分内容包含了大量公式和计算内容,学习起来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影响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4 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和传统

农田水利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比较多,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平时成绩30%和卷面成绩70%的形式作为学生的总成绩。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的现象发生。因此,有必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几方面对农田水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上一篇:三方携手创新,打造“绿色引擎”“长江经济带
下一篇:没有了